端午安康!这些关于端午的知识你都知道吗?
发布时间:2023/6/22 浏览量:1362
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,我们迎来了端午节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古时“端”与“初”同义,“五”和“午”相通,因而又叫“重五节”“重午节”。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,今天的端午节有香气、有色彩,饱含民俗趣味。西安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,西安玻化微珠保温砂浆,西安玻化微珠砂浆,陕西玻化微珠砂浆厂,西安玻化微珠砂浆厂家,陕西天筑建材,西安非凡保温材料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,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。
纪念屈原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。
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,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、吃粽子的风俗。
纪念伍子胥
伍子胥助吴伐楚,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,吴王夫差不听。子胥便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”,便自刎而死。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
纪念孝女曹娥
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,昼夜沿江号哭。
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,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。
恶日
在先秦时代,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,五日是恶日,相传这天邪佞当道,五毒并出。直至民国时期,社会上还有“躲端午”的习俗。
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,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。
与夏季时令相关有学者的考证,端午的起源、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。1983年,刘德谦先生在《端午始源又一说》中,认为端午来自夏、商、周时期的夏至。
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《岁华纪而》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:“日叶正阳,时当中夏。”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,故端午节又可称为“天中节”。
端午习俗
下面这些习俗里,或多或少藏着古人对于平安的追求和养生的智慧。
吃粽子
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,一说是为了防止鱼虾噬咬屈原遗体,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,可以将疾病、灾害铲除。
从中医的角度而言,糯米有益气健脾、开胃消食之功。食用粽子,有清热除烦、助脾开胃的作用。
对于偏黏腻的粽子来说,和什么搭配更有助于健康呢?小编为您支几招~
粽子混搭
粽子+茶=助消化帮你瘦
粽子吃多的话,是很难消化的。因此,在端午节的时候,吃粽子千万不要搭配大鱼大肉这类难消化的食物,应该搭配一些茶来帮助你的消化。如果你的胃不是很好的话,要选择一些清淡的茶来搭配粽子。
粽子+乌梅汤=开胃又清肠
在端午节的时候,如果吃粽子,尽量搭配一些乌梅汤,这样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,让粽子吃起来更健康。
粽子+豆制品=促吸收更营养
糯米或者黄米当中,都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,只是做成粽子之后,这些成分反而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价值。所以,在吃粽子的时候,如果搭配一些豆制品的话,不仅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吸收,还可以给身体补充丰富的营养。
粽子+山楂=酸酸黏黏惹人爱
山楂不仅酸甜味美,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增进食欲,帮助消化,还有着多种药用价值。吃肉粽子时如果吃些山楂,有助于脂肪的消化。
粽子+糖=既保脾又护胃
对于吃甜粽地区的人们来说,吃粽子的时候都很喜欢蘸糖吃。其实,吃粽子蘸糖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呢,糖不仅可以稀释粘液,还可以保护胃黏膜,保护脾胃的健康。
粽子+水果=保持均衡最强档
在吃粽子的时候,如果适当搭配水果吃,可以很好平衡肉粽里面的油脂,也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,达到饮食的健康和均衡。
戴香囊
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,为了清香、驱虫、避瘟,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“芳香辟秽”功能的中药,如丁香、白芷、藿香、紫苏、薄荷等,可以提神醒脑、振奋精神、通九窍、防瘟病。
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、苹果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,象征万事如意、家庭和睦。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,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。
采艾草
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”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,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,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,意欲驱散妖魔,保卫家族。
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、温经止血等功效,其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可驱蚊蝇,净化空气,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。
饮雄黄
蒲酒味芳香,有爽口之感,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、朱砂等,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,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、肚脐以驱毒虫,求小儿平安。
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,会对肝脏造成伤,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,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。黄酒属温性,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、烦躁,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、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。
赛龙舟
屈原含恨投江,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,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,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,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。